藥學系五十九期 江樵熹

我於民國六十一年進入母校水源校區就讀,至今已有三十六年歲月與母校共成長。民國六十五年八月畢業時幸運的留在藥學系任助教,因為那段時間偶數期班包括五十六及五十八期班皆無留助教。當時系主任金明儒老師指定跟隨劉壽文老師帶藥劑實驗,並協助唐宏生老師上物理化學之課程,這也建立日後在藥劑學領域之發展,在此也要特別感謝三位老師的啟蒙與教導。
當時擔任助教除了帶實驗上課外,也要負責系上之行政工作和相關業務,包括管理庫房,及負責中華藥學基金會的賬務及製劑工作。當時庫房已久未清理相當骯髒,由於平時時間少需利用星期假日清理,有一次剛好蔡作雍院長假日到學校巡視,看到我在庫房辛苦工作留下很深的印象,畢業後一年要我考學系之研究所,因有碩士學位可經國防公費出國進修 (當時我並不知道有此規定),我的成績也達到錄取的標準,但因國防部沒有核准不能就讀,在系上也引起小風波。 但畢業後四年在院長等長官的幫忙,得以民診基金之經費獎助出國進修。
中華基金會的製劑工作主要為製備:calamine lotion, coal tar solution, lysol 及 PVP-I2。 這些皆是外用製劑,除了calamine lotion外,味道不佳醫院不自行調製,委託我們代為製備,這些製劑讓中華藥學基金會有穩定收入,作為藥學系財務之支助,如作為自強活動及學系聚餐之經費。製劑工作也增加了助教不少負擔,但很好的歷練。記得當時製備 lysol (主成份cresol) 產生之異味在週遭五十公尺內皆可聞到了廁所之消毒水味道, 也引起藥學系附近學生宿舍同學之嚴重抗議及抱怨,學校要求增設抽風機等裝置加以改進。
由於助教的職務相當辛苦,要脫離苦海的唯一方式出國進修,這或許是讓留學系助教上進拿學位的好方法。1980年8月22日王大鵬老師(P55)與我同行到美國愛荷華大學進修,從那時起到1984年8月在愛荷華大學藥劑系四年,並完成博士學位返國。在愛荷華市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求學時光,雖然留學生課業繁重但與助教工作相比仍較輕鬆。那時愛荷華大學是國防醫學院校友最鼎盛時期,藥學系校友包括了覃廷芳教授(P34)是藥學院Pharmaceutical Services品管之負責人,當時就讀博士班的有王嘉宗博士(P49)、黃弘勳博士(P53)、林啟莊博士 (P59),接受訓練的有田俊雄 (P47)及唸碩士的詹素妃小姐(北醫藥學系畢業在榮民藥廠品管部,曾在母校藥學系工作多年),加上我們兩位總共8位。 由於大家相互扶持功課皆能跟上去,但平時因用中文交談,英文並沒有多大進步。
學成回國任教主要科目為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藥物動力學儀器分析等科目,在研究領域則為輸藥系統青光眼藥物。到目前於我的實驗室拿到博士學位畢業的有呂大文(M78)、張澶榮(P67)黃攸娟陳錦龍(P70)。另外有伍齊元(P66)等十七位拿到碩士學位。 在藥物發明有三項中華民國之專利,包括一項青光眼藥物及兩項經皮輸藥系統之研究。由於專長是藥劑領域也負責中華藥學研究基金會之製劑工作,提供醫院委製藥品,在鼎盛時期有三位製造人員,會計人員及檢驗人員各一位,每年營收約六百萬對藥學系之財務有莫大之助益。
我於民國九十四年五月起兼藥學系系主任,希望能為學系盡一份心力,但有很多事情不容易實施,主要為學系人員日愈減少,目前現職之老師僅十一位,無講師以下老師協助系務之發展,加上教育部進行系所評鑑,行政工作相當忙碌,中午往往是便當會議時間。希望未來學系能與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有進一步在組織架構結合,年青優秀之學弟妹能協助學系之系務及教學,以迎合世界潮流建立六年藥學教育體制,開創學系之新紀元

藥學系五十九期民國65年畢業歡送會合照

藥學系五十九期民國65年畢業歡送會合照
前排左起: 張勝源 周慰遠 陳進宏 洪榮華 林允煌 林立 呂炳煌 林啟莊 羅世農,後排左起: 洪兆志 呂石文 江樵熹 高銘欽 黃正昌 李文璽 陳政中